开云体育
阿里和蚂蚁意外“撞车”逼出杭州最开云体育官方强“AI梦之队”
和稳扎稳打的Qwen,两个来自杭州的大模型唱起了“二人转”,一路你追我赶奠定了彼此在全球开源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
继昨天阿里把2C的通义升级成聪明会思考的“千问”,今天蚂蚁也悄悄上线了一款名叫“灵光”的AI应用,一听就很有江南特色。
形态上,两款应用都以“对话入口+搜索入口”为核心功能架构,将众多AIGC功能集合到一起。区别在于,千问用的大模型是自家的Qwen,灵光吃的是“百家饭”,除了蚂蚁自研的百灵外,取各家所长。
开启灵光,进入主页面只有三个关键入口:底下的对话框,主要用来开启灵光对话,点击边上时不时眨一下的眼睛标识可以打开“灵光开眼”功能,右上角的闪电标志对应的是“灵光闪应用”。
正如开启后主页面上所显示的“让复杂,变简单”,与市面上其他以“综合助手”定位的AI应用相比,灵光的界面非常清爽,没有修图、翻译、写作等按钮,但通过三个关键入口都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调用到这些常用的AI功能,确实有点像扫码支付一样自然和简单。
对话框是目前AI应用最常见的入口,特别是在DeepSeek开启“深度思考”模式后,用户已经习惯了AI像人一样思考。灵光的特色在于,它不仅会像理科生一样思考,把核心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关键点进行分析,还会给出一个令人舒适的排版。
比如提问,宇树科技能否打开消费级市场?在重要的“市场核心数据”表现上,灵光直接给出了一张成熟的图表,比其他AI应用给出的表格可视化程度更高。在后面的“营收构成”上,也贴心地生成了一张饼状图。
在整个回答中,还穿插了G1人形机器人的官方图。难怪有人建议,灵光出一个回答的内容“一键生成PPT”功能。
这是调用灵光文生图、文生视频等AIGC功能的入口。上手也非常简单,只要点开,将摄像头对准要进一步创作的内容。
比如,一个静态的招财猫玩具。它首先能识别这是一只招财猫,然后在页面上方出现一个创作按钮,你可以在对话框里输入要求,像是生成让它眨眨眼睛的视频。
蚂蚁官方将这一功能定位为“智能探索之眼”,可能接下来更普遍的使用场景是让AI告诉你眼前的是什么。用它来识别不认识的花花草草,在路径上比调用各类小程序更方便。
“给小朋友做一个认字的应用,随机生成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字,带上拼音,认出来之后给个动画效果的正反馈。”
在对话框输入这句话后,不到半分钟,灵光就会生成一个直接能用的识字小应用。把这个分享给一位资深程序员朋友,对方的回复是:你也是一位开发者了。
一句话生成可交互的生活小应用,“闪应用”会是灵光最大的卖点。只要你能想到的不那么复杂的需求,像是“生成一个打八段锦助手”“我需要一个会讲冷笑话的机器人”,它都能在最快30秒完成。
虽然一开始生成的机器人只会讲程序员群体才能get到的梗,过后还是很可爱的,另外语音播报的声音很好听。
仔细看应用创建的过程,灵光就如同一位资深的产品经理,它会吩咐AI扮演好产品设计师、数据专家、架构师等关键岗位的工作,最后打包资源文件、配置部署参数,让应用平稳上线。
如果算上千问和灵光两张新面孔,在AI应用,特别是AI原生应用领域,杭州可以排出一支豪华的“AI梦之队”。它们正躺在你的手机里,成为生活、工作绕不开的智能助手。
互联网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显示,国内原生AI应用月活用户排名前10的有三款来自杭州,分别是DeepSeek、AQ和通义。
七麦数据最新排行显示,国内前20位的AI应用里,有五款来自杭州,占比25%。除了上面提到的三款外,还有夸克与钉钉。
排行里,字节系和百度系撑起了北京的大盘,两者相加入围前20的应用达到了10款,多以豆包、剪映、即梦等字节生态里的AIGC应用为主。
相比之下,杭州的这些应用更专注于某个场景,解决日常需求。夸克最核心的角色还是浏览器,以搜索为主要需求,构建起存储、学习、健康、效率等AI功能的集合;钉钉主要聚焦办公,定位为“AI时代的工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灵光的姐姐AQ,主打“解答医疗健康问题”,今年6月份才面世,用4个月时间就成为国内月活超千万的AI原生应用。
AQ选择的“大健康”赛道非常垂直,并且很容易与蚂蚁健康的业务形成闭环,因此备受内部期待。不久前,蚂蚁集团将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升级为“健康事业群”,与支付宝事业群、数字支付事业群、财富保险事业群、信贷事业群构成蚂蚁5大核心业务板块。
为此,蚂蚁内部还玩出了“世子之争”的梗。只是现在看来,会和AQ“争宠”的更像是灵光。
实际上,在灵光、AQ之前蚂蚁还推出过名为蚂小财的AI应用,至此形成了生活、医疗、金融的三大AI应用方向——虽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生下“多胎”,但解决的是具体场景痛点,各有擅长和可爱之处。
回到年初,DeepSeek不仅靠R1大模型彻底扭转了中美大模型竞争的格局,还顺带通过同名的聊天机器人让AI一下子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几乎靠一己之力,在短短一个春节假期就奠定了2025年整个AI行业发展的基调:大模型的竞争依然激烈却已是少数几个头部玩家的游戏,应用端的爆发指日可待。
尽管经过一年的厮杀,无论国内外,AI应用的格局远未定下。按照三季度的数据,豆包以1.72亿的月活数力压DeepSeek,成为国内最活跃的原生AI应用,但和ChatGPT高达7亿的月活数据相比有明显差距。
ChatGPT也无法高枕无忧,刚过去的10月,谷歌旗下的Gemini月活数达到了6.5亿,帮助谷歌当季收入突破千亿美元。一年多以前,谷歌还在被笑话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AI被公认为下一个10年决胜的关键,超级入口争夺必然成为巨头战略布局核心。面对这种充满变数你追我赶的局面,阿里和蚂蚁,包括全球其他科技巨头,继续拍马入局才是正常的。
即使强如OpenAI,在领先优势被不断缩短的情况下,也开始将资源投入到中短期更能产生商业价值的AI应用上来。今年5月,他们就聘用曾任Facebook应用主管,主导Facebook App核心产品开发的Fidji Simo出任应用生态CEO。上月,他们发布了首款AI浏览器Atlas。
OpenAI资源天平的调整意味着AI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节点:即大模型短期内可能无法有更大的突破,但目前模型在应用端已经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商业价值。
意识到这点的不仅是科技巨头。此前,杭州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中就提到,应用方面,在制造、医疗、消费、金融、交通、教育、文创、科学、治理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人工智能+”高价值示范场景。
刚过去的数贸会,杭州场景创新平台正式上线。它提供面向人工智能场景需求和技术能力的征集、发布、查询、对接等功能。简单说,杭州各行业部门、区县(市)及市属国企在上面根据需求广发“英雄帖”,有AI解决方案的企业可以上去“揭榜”。
对于活跃在这座城市的科技创新企业来说,坐拥全球两大顶级开源大模型的近水楼台,现在已经到了比拼谁把模型用得更好的阶段。从这点上来说,本土两家科技巨头持续的躬身入局,更像是为杭州吹响了另一声“冲锋号”。


2025-11-23
浏览次数:
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