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
中美AI芯片博弈升级:技术突围与出口管制交织下的产业变局开云体育
2025年10月,全球AI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技术突破与政策博弈。美国持续升级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试图通过“技术北约”重构全球科技秩序;而中国则以“芯-云-端”一体化生态加速突围,在算力自给、开源模型、能源效率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这场科技博弈已从单一技术竞争演变为全方位生态系统的较量。
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新一轮《GAIN AI》法案,要求英伟达、AMD等企业优先供应美国本土AI芯片,之后才能向中国出口先进算力产品。此举直接冲击英伟达H20芯片在华市场,导致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库存支出高达45亿美元,第二季度销售额减少40亿美元。尽管如此,美国企业仍通过“版”芯片和灰色通道维持对华业务。例如,英伟达H20芯片通过降配版设计规避部分管制,2024年仍占中国AI芯片销量三分之一以上;AMD则与OpenAI达成数百亿美元算力芯片供应协议,试图在数据中心市场挑战英伟达地位。
美国政客对科技企业的态度呈现“实用主义”双重性。白宫AI与加密事务负责人萨克斯一边为特朗普政府松绑英伟达芯片出口辩护,称“拜登政府也曾批准H20出口”,一边强调“英伟达是美国最宝贵的战略资产”。这种矛盾暴露了美国在技术霸权与商业利益间的挣扎。数据显示,2024年英伟达中国市场贡献了其总营收的22%,而H20芯片的出口本质是美方在技术封锁与现实利益间的妥协。
面对外部封锁,中国AI芯片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华为昇腾910C系列芯片实现量产,2026年将推出采用自研HBM的昇腾950PR,算力密度较前代提升300%;寒武纪思元系列芯片出货量从2024年1万片增至2025年8万片,获字节跳动20万片预购订单。阿里云通义千问模型在日本、阿联酋等市场实现本地化部署,带动平头哥PPU芯片性能超越英伟达A800。
开源生态成为中国突破技术垄断的关键。RISC-V指令集架构成为创新抓手,进迭时空、奕斯伟计算等企业推出高性能RISC-V AI SoC,覆盖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场景。DeepSeek-R1模型的训练成本仅为29.4万美元,远低于美国领先AI模型,证明非英伟达生态同样具备竞争力。
政策层面,国家大基金三期持续加码,重点扶持EDA、光刻、先进封装等关键环节。华大九天EDA平台已全面适配主流AI芯片设计流程,实现对核心算力芯片的全流程支持。产业链协同方面,寒武纪、海光信息、壁仞科技等企业通过合作创新打通上下游堵点,构建“战斗群”式产业集群。
美国在升级对华管制的同时,大力推动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AI合作,允许大量高性能半导体芯片对中东出口,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关键产业链之外。然而,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在沙特建成全球最大智算中心,阿里云通义千问成为苹果中国区合作伙伴,华为昇腾芯片出口东南亚、非洲市场,形成“你建你的,我连我的”的持久拉锯格局。
稀土管控成为中国反制的重要手段。2025年12月1日起,中国新规要求含0.1%以上稀土成分的产品出口需取得许可证,直接波及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等厂商的芯片代工业务。全球约90%的稀土开采、精炼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一政策被视为对美国“芯片封锁”的战略反击。
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三年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总成本可能高达3万亿美元。在这场竞赛中,技术路线分化日益明显:美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保持领先,而中国在能源效率、开源模型、定制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形成优势。英伟达CEO黄仁勋承认,中国在芯片研发上“仅落后几纳秒”,DeepSeek-R1模型的创新性甚至获得其公开称赞。
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正在重塑。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63%下降至2025年42%,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提升至40%。随着华为、寒武纪等企业逐步打入全球市场,AI芯片之争已不再是单一技术环节的较量,而是涵盖供应链自主、技术创新、市场多元、生态完善的综合竞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AI芯片产业正以超预期速度突破限制,实现从被动追赶到主动创新的转变。全球市场正见证着一个新的产业时代的到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10-26
浏览次数:
次
返回列表